1.看看家长是不是也有这个行为模式,生气的时候,关门会一个人在房间,孩子进而习得这个情绪处理的方式。
2.房间环境是否安全,比如楼层,有没有会伤害的孩子的物品,确保房间环境的安全性。
3.进行沟通,告诉孩子一个人在房间里,妈妈会很担心,表达关心。
4.告诉孩子她如果想一个人待着是可以的,但是不可以锁门,。
5.家长进不去,会很焦急,先用一些方式,吸引孩子出来,比如有什么好玩的东西等等。
6.备用钥匙不可少。
7.当孩子情绪不好时,可以陪着孩子,帮孩子说出当下的情绪词,比如不开心,受委屈了,生气了等等,等孩子情绪缓和后再进行引导。
从小灌输不让孩子习惯关门,就是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1、发生在我家的真实故事。有一次,孩子无意识的关门,很久不用的我们,只能一边找一边做情绪安抚,关键是里面那位小东西,还要不停的叫我要尿尿了。
2、不关门,是你可以随时可以留心观察孩子的动静,尤其到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变动大。而青春期的孩子实质上最烦家长的监控,他们有很强的自我空间意识,认为自己是个小大人了,所以如果越监管,越会出现叛逆,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根基,信任孩子是关键,毕竟孩子越大,即使看到行为的表现,也观察不到内心复杂的世界。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自己的独立不被打扰的空间,所以我们对大哥是允许关门,但约定不能锁门。
有的时候他被弟弟妹妹打扰得烦了,就会很想反锁,这时就要介入支持到哥哥,对于弟弟侵入到哥哥空间这件事进行干预,当然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等孩子和父母都平静下来后,可以和孩子借助她喜欢的玩偶玩个角色扮演的游戏,把问题带入游戏区。
大人手里的那个玩偶在游戏中尽量去表达孩子那个当下可能的感受,同时玩的过程中,尽量夸张搞笑,不管孩子替代玩偶说出什么样的话,我们都不去打断评判,尽量帮助孩子去释放情绪。
过程中她可能会在游戏中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比如开门(结果不做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