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心魔
他到底是人还是妖?
陈坤饰演的晴明半妖半人,据说他的母亲是妖狐,父亲是人。他做了阴阳师,却因为有妖的血统,常常能听见妖皇相柳的呼唤,难以克制内心的邪恶。
一出场,他就被误会杀了师兄,是为盗取封印妖皇的鳞石,他逃出阴阳寮。既不被妖族所认可,也被人族排斥,他只好住在人和妖的分界线处。
他驱除恶妖守护人族,也救助、善待那些本性不恶的妖。
晴明一直在遭受被封印在石头里面、存在在脑海里面的妖皇相柳的呼唤,晴明需要直面自我身份:我到底是人还是妖?

相柳的呼唤,是心魔的隐喻。
人,或者妖,内心会有抑制不住的欲望和邪念,靠外力解决不了,靠修炼几百年的鳞石也不能,唯有靠自己。
晴明一直在克制自己,用意志对抗相柳的呼唤。
在妖的世界里,谁更强大,谁就是主人,就能降服对方。最终晴明靠坚强的意志降服了相柳,成为了真正最有威力的“妖”。
心魔,其实就是欲望、邪念,是个人内心的另一个自我。与其说相柳的呼唤是心魔,不如说是晴明的内心,有一个困住自己的深渊,他不敢凝视,一直在逃避,但他必须战胜心魔,战胜自己内心的邪念。
佛说“佛与魔仅一念之差!”。
心有七种,类似七巧,有善心必有恶。而通常恶心又由善良转变,善心怎么转变成恶心呢?是因为“欲”的诱导。人都是有欲的,欲分心与体,心为意念,体为体肤。
因为欲的存在,所以人害怕失去,才会有“求不得苦,失去苦”(佛语)。而心魔就在欲中壮大。
晴明内心的善,战胜了恶,他就是人,否则,就会成妖。
影片结尾,晴明打败黑化的师兄慈沐的时候说:你不可能统领人妖两界,你也无法发挥鳞石的威力,因为你心无归处,没有敬畏。
是啊,罔有个人私欲的执念,没有拯救苍生的使命感,即使做妖,都不能成为妖皇。
二、关于忠诚
“妖活一世,只要有主人,心有归处,就不会成为恶妖。”
晴明的庭院管家桃花说,符咒只是吓唬人的,真正的侍神令并不是靠什么法术维系,主人和侍神之间也不是简单的权力关系,而是苦乐相伴、生死相随,永不背叛。
影片里的妖,都有主人,而且对主人绝对忠诚,并不都是吃人的坏妖,这就像坏人,如果他内心还有敬畏,还有顾忌,就不至于到万恶不赦的地步。
桃花说,人是得不到侍神令的,人心善变,只有妖才有主人。
这同样是一种隐喻:人心复杂,要做到绝对的忠诚,只有妖那样没有“心”的一类。
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人,要做到忠诚太难了,所以,忠诚才显得格外的珍贵。
有句话说:变心是本能,而忠诚是选择。
尤其在一个到处充满诱惑的世界,要做到忠诚,需要内心强大的定力。
晴明看似离开了阴阳寮,但他初心不改,一直坚定内心的守护,这是契约精神的最高境界,也是影片所传递的价值观。
三、关于信仰
晴明被称为“怪胎”,他做人也做妖,最终让他战胜邪恶的,是强大的内心信仰——他始终记得自己的使命,他是一个阴阳师,是要驱妖的。
《左传》中说“妖由人兴,人不衅焉,妖不自作。”
说的是,妖到底会不会成为“妖”,会不会作妖,其实是人决定的,当人心被欲望和邪念吞噬,就会变得邪恶,这时候的人,要么成了妖,要么会引来妖魔。
所以,是人还是妖,不在于躯壳,关键在于心。
人有正气,就不怕妖气入侵。
晴明的正气,来自他对同为阴阳师的百旎的承诺,更来自他的信仰,对苍生的责任。
他体内有妖的血液,却坚定要拯救苍生的信仰,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拯救从未善待过他的人类。
晴明最后转身离去,解除了所有的侍神令,而侍神令,其实并不存在,它是一种纯粹的信任和追随,是一种至高的信仰,是可以为这种信仰献出自己全部爱和热情,直至生命的信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