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兄弟“复盛公” 承前启后
乔贵发告老还乡后,将商号里属于他的股份平分给3个儿子:
长门乔全德,堂名“德星堂”,生子乔致样,字子和。“德星堂”商业经营逊色,后世中曾有乔晋考中举人,终因乏而家势渐衰。
二门乔全义,堂名“宁守堂”。生2子:长子乔致中,字子庸,例页生,子乔崑、乔峰(户部候补员外郎)。次子乔致远,字静亭,行善重教,《祁县志》记:“矜孤恤寡,周急济贫,尤敬师长,崇文教,尝延名师课子孙,广开学舍,以容四方游学之士,士林称之。”
生2子,长子乔嵘,字象山,堂名“保和堂”,孙辈又立“立志堂”、“尚志堂”,后代较为富有;次乔超五,字朗山,堂名“保元堂”。
其子弟秉承遗训,追求功名。
三门乔全美,堂名“在中堂”,旨在奉行儒家的“中庸之道”。
乾隆末年,包头尚无管理商事的行会组织,商人自由经营,在财力不雄厚之时,乔家兄弟做了一大笔高风险、高回报的“买树梢”生意即农民春季急需用钱时,将地里青简作抵押,向商号借支银钱,待秋收时按原定价格以谷物抵还本息,结果遭過连年歉收,亏累很多。
“广盛公”几乎倒闭,幸亏乔全义大胆动用了家中老底,再加上包头好多“相与”热心相助,共同议准将债务缓期3年归还,才使“广盛公”有了一线生机。
三兄弟兢兢业业,克勤克俭,东家和掌柜齐心协力远途贩运,到了账期,将债务全部还清,还赚了不少钱,三兄弟认为这是复兴基业的起点,一致主张改字号为“复盛公”。
嘉庆六年,“复盛公”正式开业。“复盛公”号是以乔家“大吉堂”、“进修堂"、“德星堂”、“在中堂”和秦姓“三余堂”名义,共同投资3万两白银,又以“广盛公”铺底改组而成立的。
嘉庆十五年,乔氏三堂开始介入恰克图茶叶贸易,于嘉庆后期分别投资3万和6万两白银,在祁县城内共同开设了“大德诚”、“大德兴”两大茶庄,与“大盛魁”、祁共渠家、榆次常家等多家晋商(南方统称为“西客”)一起,从福建武夷山启程,穿鄱阳湖,逆行长江、汉水,自河南赊店(今社旗)跨豫西崎岖山路,渡过黄河,经上党谷地汾河平川,再过忻州、代县,越长城,由归化踏上戈壁大漠,将武夷山茶叶万里迢迢运到中俄边境的恰克图(买卖城)进行贸易,这两大茶庄使乔氏三堂进一步走向兴盛。
随着商贸事业的蓬勃发展,包头的商号迅速增加,银钱借货业务也越来越多,乔家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复盛公”的巨大影响,于道光九年投资3万两白银,在最繁华的财神庙街西口路北开设了“复盛全”钱庄。
在包头赌风盛行之时,浪荡子弟堕入“宝棚”(赌场),今日突富,明日忽贫,典当、借贷业务甚多。”“复盛公”曾先后兼营当铺、估衣
铺、钱铺业务,获利甚巨,资本倍增,进一步奠定了乔家商业在包头的霸主地位。
“复盛公”3年一结账,按股分红,每股2000-3000两白银。以每股平均2500两计,乔家每个账期至少可分2500两x13.875股=34687.5两,从嘉庆元年至道光五年的30年间,乔家在“复盛公”的分红总额应达34687.5x10=346875两。
在乔氏“全”字辈三兄弟当家期间,乔家已有的百万两的财富了。三兄弟中,老三全美最为聪明能干,在3个堂中,“保和堂”与“德星堂”相对较弱,只有“在中堂”发展迅速。
“在中堂”的主人乔全美,生于乾隆三十五年,不到20岁就去包头继承父业,他牢记其父创业的艰难,辛苦经营,勤俭度日,二与此同时,秦家子弟却吃、喝、赌,挥霍过度,入不敷出,只好不断从号中抽股。
秦家抽出的股份,均由乔全美补进。最后,“复盛公”的14个财股中,秦家只剩下0.125股,而乔家却拥有13.875股。
至此乔、秦两家异姓兄弟在包头创下的基业,实际上已成了乔家的,而乔家又以乔全美资本最雄厚。
乔全美为了使“复”字号立于不败之地,对商号经营制订了一套相当严格的号规。为了避免重蹈秦家的覆辙,他还为子孙制定了严格的“五不准”家规:一不准吸鸦片;
二不准纳妾;三不准赌博;四不准冶游;五不准酗酒。
嘉庆初年,乔氏三兄弟分家后,乔全美在老院西面,即乔家堡当时的十字路口东北角买了几个院,在此基础上建起楼院。主楼是封闭式统楼,因而又叫统楼院。
主楼与倒坐门楼隔二进门遥相对峙,很有气势。并在东面修盖了附属偏院。这是乔家大院最早的“老院”。
乔全美于道光五年去世,享年55岁。乔全美生2子:长子乔致广,次子乔致庸。乔致广,字敬轩,曾是乔氏家族的掌门人,据山西巡抚哈芬咸丰三年奏折中列举晋商富户,除介介休冀氏、侯氏,平遥李氏、太谷曹氏、员氏,榆次王氏外,祁县仅有乔家,而乔家写的是乔致广的名字。
乔家当时已是山西位居前列的财东。
乔致广掌家时看到票号兴起,遂让“大德兴”茶庄兼营汇兑。
乔致广无子,且中年早逝,侄乔景岱、乔景仪、乔景侃继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