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和园有什么建筑结构设计?
2020-05-12

由东门内进入仁寿门,迎面一座石峰为屏,石峰后便是九开间的仁寿殿,这是颐和园内政治活动区的中心所在。清乾隆时(1936~1795年)名勤政殿,光绪时(1875~1908年)重建,改今名,是慈禧、光绪坐朝听政的大殿。

仁寿殿也是慈禧作寿时举行筵宴的场所,一般在此殿举行四次筵宴,排场壮观、礼节繁复,在人力物力上的耗费更是举世无双,清漪园为一组四通八达穿堂殿,原是乾隆帝游园休憩之所,光绪十八年重建后成为光绪帝的寝宫。

正殿即玉澜堂,有东、西两配殿,东名霞芬室,西称藕香榭。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曾幽禁光绪于此。

德和园位于仁寿殿北,主要由颐乐殿和大戏楼组成,是专供慈禧看戏的地方。慈禧是个戏迷,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五月初五端午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八月十五中秋节、十月初十慈禧生日都要在此园唱戏三天,以示庆贺。

大戏楼建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是当时国内最大的戏楼,面对颐乐殿,翘角重檐三层,高21米,底层舞台宽17米。

三层舞台之间均有地井通连,可表现生仙、下凡、入地诸情节。底层舞台地下室有水井水池,可从台底下喷射水景。南部相连的两层扮戏楼是规模巨大的后台。

清末著名的京剧演员谭鑫培、杨小楼等都在这里为慈禧演过戏,颐乐殿北五间殿房是慈禧看戏时休息和吸鸭片烟的地方。

乐寿堂位于德和园西,西临昆明湖,题额“水木自亲”。“乐寿堂”黑底金字匾额为光绪帝手书,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码头。堂内西内间为慈禧的寝宫,东内间为更衣

室,正厅设有宝座、御案、掌扇、屏风等,东西配殿是日夜侍候她的女官、宫女的值班室。后殿则是她存放衣服和装饰品之处。

乐寿堂庭院中植玉兰、西府海棠、牡丹等花木,“玉堂富贵”之意,其中尤以玉兰最为名贵,后院有一紫玉兰——辛夷,更是罕见的珍品。

这些花木是乾隆从江南移植来的,已有200多年历史,正殿阶上左右分列铜鹿、铜鹤、铜瓶等六种物件,表示“六合太平”之意。

长廊是循万寿山南麓沿昆明湖北岸构筑的一条蜿蜒曲折的廊道。它东起邀月门,西迄石太亭,中穿排云门,两侧对称点缀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重檐八角攒尖亭,象征春夏秋冬四季,既有点景作用,又在一定距离倚衬和支撑着长廊。

长廊长728米,共273间,是我国园林中最长的廊道,它像一条锦带把前山各组建筑连为一体,在山水之间蜿蜒而行,起着携领湖山的作用。

沿廊而行,廊外景物随步而移,令人目不暇接。廊内每根梁坊上都绘有精美传统彩画,共有风景、人物、山水、花鸟画14000多幅,绚丽斑斓,内容丰富,因而长廊又有画廊的美称。

当年乾隆和慈禧派人到西湖写实,然后将其移绘到长廊柁上,如今长廊自邀月门内第一幅彩画“西湖全景”起,凡迎面横梁上前后皆绘有不同的西湖风景。

廊内外枋上千余幅半圆形画面则绘山水、花鸟、人物等,其中人物故事上涉远古三皇五帝,下及清朝王公大臣,跨五千年之久。

欣赏这些彩画,就如同翻阅一部记录沧海桑田的历史巨著,一幅包罗万象的风情画卷。

清宴舫位于长廊西端石丈亭旁,长36米,两层,全用巨石雕砌而成。两层舱楼系木结构,但都油饰成大理石纹样。该舫造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其前身是明朝圆静寺的放生台,改舫后每年四月初八“浴佛日”,乾隆陪其生母孝圣皇太后至此放生。

清宴舫中原中式舱楼为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九年(1893年)改建成洋式舫楼,是慈禧饮酒作乐的场所。

万寿山原名金山、瓮山,属燕山余脉,海拔108.94米,气势雄伟,以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巍峨壮观,雍容华贵。

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

东侧有“转轮藏”和“万寿山昆明湖”石碑,西侧有五方阁和铜铸的宝云阁。后山丘壑起伏,幽静深邃,富于山林野趣。在大片蓊郁的丛林中掩映着宏丽的藏传佛教建筑四大部洲和五彩琉璃宝塔。

山上还有景福阁、重翠亭、写秋轩、听鹂馆、画中游等楼台亭阁。登临山顶,可俯瞰昆明湖景色。

排云殿位于颐和园万寿山前山中部,专为慈禧祝寿而建。“排云”语出晋郭璞《游仙寺》中“神仙排云出”之句,以喻慈禧自比神仙,企求长生不老之意。

排云殿依山而筑,黄瓦玉阶,是全园最富丽的建筑,殿前有排云门、二宫门,两边分列紫霄、玉华、芳辉、云锦四配殿。排云门与二宫门之间有长方形莲池,上架金水桥。

进二宫门即至排云殿,正殿左右两侧有耳殿。中间有复道相连,横列共21间。慈禧曾在此殿举行过多次“万寿庆典”。殿中陈设的九龙宝座和沉香木大寿字,以及用台湾产的乌木制成的屏风等,就是慈禧七十大寿时臣仆们送的寿礼。

如今排云殿仍保留当年慈禧受贺的陈设,以及隔扇门等使用万字不到头的花样,以喻长寿。

佛香阁位于万寿山前山,建在一座21米高的石砌台基上,加上阁自身的高度41米,高出了万寿山顶,成为全园的中心制高点。

佛香阁八面三层四重檐,顶为黄琉璃铜瓦绿剪边,以八根大铁梨木为擎天柱,内供接印佛三尊,整个建筑结构繁复,巍峨庄严。

清乾隆时在此筑九层延寿塔,至第八层“奉旨停修”,改建佛香阁。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七年(1891年)重建,光绪二十年(1894年)完工,耗银78万余两,是颐和园里最大的工程项目。

智慧海位于万寿山顶,取佛教颂扬佛的智慧如海的意思,是一座无梁佛殿,由纵横相间的拱券结构组成。外表饰以五色琉璃砖,色彩绚丽,图案精美,尤以嵌于殿外壁面的千余尊琉璃佛更具特色。

殿内供无量寿佛。听鹂馆在万寿山前山西部,原是清漪园内的一座小戏楼,是皇帝欣赏音乐和戏曲的地方,光绪十八年(1892年)重建。

现为餐厅,里面桌椅陈设和菜谱都具有宫廷色彩风味。

万寿山山脊以北俗称后山,山下有后湖,景区以清幽和宗教色彩见胜。四大部洲是一组布达拉宫式建筑,建于清乾隆年间。由东胜身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日台、月台及红、绿、黑、白四座梵塔共18座建筑组成。

中心为象征须弥山的佛殿香岩宗印之阁。咸丰十年(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清光绪时曾局部修整,近年大加修复,再现乾隆年代规模。

昆明湖面临万寿山前山,面积220多公顷,曾是天然湖泊,元朝定都北京后,引水注入湖中,遂成为大都城内接济漕运的水库。

明代湖中多植茶花,湖旁筑寺院、亭台楼榭,酷似江南西湖,遂有“西湖”之誉。清乾隆建清漪园,将湖开拓成为现在的规模,并取名“昆明湖”。

昆明湖被长堤分隔为三部分,每一部分中都有岛屿。位于湖东南部的南湖岛最大,占地一公顷多,又称蓬莱岛,岛上有龙王庙、鉴远堂、涵虚堂、月波楼等。

南湖岛与东堤之间有十七孔桥连接,桥长150米,宽8米,桥身若长虹卧波,桥下有17个大小不一的孔洞。南湖岛十七孔桥与桥头八方亭建筑构成巨龟之形,以象征长寿。

大家都在看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