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即玄武,其来源,或是动物崇拜,或是图腾崇拜,或是星座崇拜,或是远古的北方水神,或是天地生育之神。
早期的玄武是作为四象星君或五行五神之一,地位并不似后来的玄天上帝般地位尊贵,但是在同行列的神仙中,玄武脱颖而出,成为仅次于三清六御木公金母等几个大神的道教超级神仙,而且他几个的地位却没有任何变化。
有一则观点是,道教有天地水三官,在天地之外独设水官,可见对水特别崇拜,因此最为水神的玄武的地位被单独提高了。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道家类存目》曰:“盖自张鲁之教三官,天、地之外独有水官,而木、金、火、土不与,故道家独尊玄武。
此所谓翊圣真君,即玄武也。
”玄武地位的提高,主要是因为历代皇帝的推崇。
贞观年间,唐太宗封玄武为“佑圣玄武灵应真君”,这是第一次皇帝给玄武加封,至于唐太宗为何给玄武加封,有待考证,说不定是和玄武门之变有关。
同时,唐初道士邓紫阳开创了北帝派,宣传五雷法。北帝派特别崇拜北帝紫微大帝(北阴酆都大帝和真武大帝也有北帝之称),并安排了四位元帅,有北帝直属,统率天兵,降妖伏魔,这四位元帅是:天蓬,天猷,黑煞,玄武,号北极四圣。
黑煞和玄武又称为翊圣和佑圣。这时候的玄武开始作为战神出现,并从四象星君中分离出来。不过在北极四圣中,天蓬元帅特别受崇拜,另外几个地位相对较低。
玄武似乎有点沾了同处北方的北帝的光。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至少在唐代,真武已经有了佑圣真君的称号。北帝派的五雷大法后来被融入神霄派,北极四圣也被神霄派吸收为护法神。
从北帝派至神霄派,一直在唐宋两朝的皇朝中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林素灵那个吹牛大王)。作为最高护法神的北极四圣,应该也会有些影响力。
唐代建了不少供奉北帝和四圣的神殿。而宋代一直受北方少数民族的骚扰,这使得处处北方的战神北极四圣有可能成为皇朝的守护神。
太平兴国六年,宋太宗封了一个神“翊圣将军”,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加号“翊圣保德真君”,并编了一本《翊圣保德真君传》,为天帝建造宫殿,把翊圣真君殿排在第四位,仅次于玉帝的通明殿,紫薇殿,北斗七元殿。
这位翊圣保德真君后来被当作是真武大帝,有学者认为这中间可能有一点误会。
据杨亿《谈苑》载,“开宝中,有神降于终南山,……言:‘我天之尊神,号黑煞将军,与真武、天蓬等列为天之大将。’太宗即位,筑宫终南山阴。
太平兴国六年,封翊圣将军。”可见这位翊圣保德真君其实是北极四圣的老三黑煞元帅,并非真武。
大中祥符五年,宋真宗宣称其祖先为赵玄朗,并上尊号为"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诏令天下,玄朗二字不许用,以元代替玄,以明代替朗,后来又用真代替玄。
玄武改为真武,天禧二年封为“真武灵应真君”,宋徽宗大观二年增上尊号曰:佑圣真武灵应真君”,宋钦宗又封之为“佑圣助顺真武灵运将军”。
这样,真武经过历代皇帝的加封,成了继翊圣保德真君,九天司命保生天尊之后,又一个宋皇朝的保护神。宋代皇帝对其皇朝保护神是十分推崇的,如上面说的,翊圣保德真君的神殿被排在第四位,而在他们编的神仙系谱中,赵玄朗是仅次于三清玉帝的大神,这时在皇室中,真武的地位已经很高了。
而翊圣保德真君和佑圣真武灵应真君同为守护北方的战神,后来被认为是同一个。真武又多了翊圣真君的称号,不过在我看到的真武的称号中,没有把翊圣和佑圣或者真武放到一块的。
而在真武那个长大一百多字的封号中,也没有“翊圣”两个字。
在之后的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之后,也把北方真武作为他们的守护神,历代皇帝竞相为真武加封。
在元代,真武已经被封为“元天上帝”,明太祖封之为“玄天上帝”,成为北方小天廷的天帝。而明成祖朱棣更以真武的名义起兵,真武的地位到了最顶峰。
真武在皇室十分吃香的同时,道教徒也开始为他立传,提高他的地位。道经称真武为净乐国,后入武当山修行得道,被封为玄天上帝,而早期象征玄武的龟蛇被当作真武手下的龟蛇二将,是真武得道时脱离凡胎留下的内脏所化。
又称真武为老君的第八十二次化身,甚至说真武和老君一样,无世不出,被提到一个极高的地位。后来的小说《北游记》又称真武是玉帝三魂的一魂思凡所化,对后来的小说有一定的影响。
上有说好,下有所甚。在皇室推崇真武的同时,民间也开始流行对真武的崇拜。为满足人民的需要,真武从皇朝和道教崇拜的守护神,战神,荡魔祖师变成了为人民服务,无所不能,有求必应的福神。
基本上什么事情都可以去求真武大帝,甚至于送子这种女人管的事情真武也管。而由于道书中称真武在武当山修道,武当山成了真武的大本营,其实除了武当山,全国很多地方都拜真武的。
民间还流传着一个传说:真武本来是一个屠夫,被观音(发现民间传说中很多神仙都是观音引渡的)感化,放下屠刀,修道成神。
因而有些地方把真武当作屠宰业的行业神。于是,真武成了各方面都吃香的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