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云仙的人物形象和主要事迹
番子兵在松潘卫制造暴乱,占据了青枫城,危及大明王朝的边境安全。松潘卫指的是如今的松潘县城。这是座边陲重镇,被称作“川西门户”,也是汉藏两个民族聚居的地区。
《儒林外史》所指的番子,应该指的是吐蕃人(如今的藏族同胞)。古时候,华夏各个民族之间沟通不足,还没有达到现在的民族大融合和民族大团结。
当时番子与汉人因为贸易不合发生重大冲突,惊动了京师,天子震怒,派平少保出兵收复青枫城,平定暴乱。
知悉朝廷派兵去青枫城平暴乱,打弹弓百发百中的萧昊轩要求儿子萧云仙投军,报效朝廷。萧云仙起初不愿意,他习惯了游侠生活,不愿意到军队受到约束。
萧昊轩生气了,他训斥了安于现状的儿子。如此,萧云仙不得已,就拴束行李前去投军。
在投军去的路上,萧云仙遇到了劫道的木耐。郭铁山不是给木耐银子让其做生意去了吗,他为何在此劫道似乎,郭铁山的善良行为没有将木耐改造好萧云仙武艺高强,他轻易降服木耐。
木耐求饶,说出他也是到平少保那里投军的,因为没了路费才劫道的。谁知道这木耐说的是否为真话,哪里有人为了去投军,却在半路做强盗的。
萧云仙没有考虑过多,他不计前嫌,带着木耐一起投军。
得知萧云仙是萧昊轩的儿子,平少保重用萧云仙,给其个千总职位。随后,萧云仙得令作为开路先锋,他带了五百官兵,去椅儿山探虚实。
萧云仙很有军事头脑,他没有盲目杀向椅儿山。而是将兵力做了部署,萧云仙设了个三面合围的计策,将椅儿山的番子兵诱出全歼。
首战告捷的萧云仙乘胜追击,他带着军马杀向青枫城。来到城下,他依然是没有急于进攻,而是派人潜入城中,将堆贮粮草处所放起火来。
番子见城中火起,不战自乱。恰巧,平少保率领大军也赶到了,将青枫城围个铁桶般的相似,收复了青枫城。相比较萧云仙的机智勇敢,那两位都督则显得呆笨驽钝,他们打仗畏首畏尾。
倘若不是平少保的进攻军令,这两位都督还要在椅儿山继续转悠下去的。
萧云仙负责青枫城的战后重建,他奉令监督筑城,用了三四年,那城方才筑的成功。萧云仙并没有只一个心思的筑城,他招集流民,开荒垦地,兴修水利,解决当地用水问题。
萧云仙真是文武全才的少年才俊,他既能领兵打仗,也能治理地方。治理松潘的方法,与当年武侯诸葛亮筑堤治水患,解决成都平原的旱涝问题颇为相似。
常州来的沈先生,他是来青枫城看望朋友,碰到战乱,而流离失所的。萧云仙见沈先生是位文士,就请他作为教书先生。开了十个学堂,教那认得字多的兵和百姓家略显聪明的孩子。
从这一点看,萧云仙颇具远见,他是在为军队和百姓扫盲。如此,可以提高军队文化素质和普及百姓文化。萧云仙懂得文盲和愚昧的存在,不利于军队管理和地方的稳定。
立下重大战功,又为治理军队和地方管理做出了突出贡献,萧云仙真是不可多得人才。然而,萧云仙只能算个尽忠职守的人才,称不上帅才,因为他不懂得大明王朝的那些官场潜规则。
修筑城墙一事,他被上司弹劾,被定为使用流民充当工役甚多,工钱任意浮开。按道理说,萧云仙安排流民修筑城墙,解决了流民的吃饭问题,为当地社会安定起到重要作用。
说其做错了,的确是冤枉了萧云仙。究其原因在于,萧云仙没有搞好与其他官员和当地豪绅的关系。青枫城的重建其他官员没有分得好处,当地豪绅没有承包到筑城工程。
不懂得大明王朝官场潜规则的萧云仙,他不仅丢了乌纱帽,还要赔偿七千多两银子的工程款。
初显身手,却铩羽而归的萧云仙,回到家变卖全部家产,抵偿了工程款。所幸平少保爱惜人才,推升萧云仙到应天府担任江淮卫的守备。
吃一堑长一智的萧云仙低调多了,他悄无声息的赴任去了。在南京,他遇到担任广武卫总兵的木耐,木耐感激萧云仙的知遇之恩,进了地主之谊。
萧云仙又拜会了武书和虞博士,畅谈了诗文。
感觉吴敬梓在《儒林外史》的后半部,加入了许多新奇内容,一改那些文人学士之间没完没了的虚伪客套和缺乏真才的拽文,开始涉足鬼神故事、战争等激烈的场面,使得小说越来越好读了。
萧云仙这位文武全才的少年才俊的出现,也是吴敬梓借以抒发个人胸怀远大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