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在神农是怎么记载的?
2021-07-02

人参,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作黄参、神草、地精、百草之王等。

根据甲骨文记载,三千五百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古人就有关于人参的记载,并发明了象形文字“参”。

东汉永宁二年(公元121年),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记载:“人参,药草,出上党(今属晋中东南)。”

这是关于人参产地的最早记录。

《神农本草经》记载: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一名人衔,一名鬼盖。

生山谷。”

由此可知,人参还有“人衔”、“鬼盖”等别称。

人工最早栽培人参的记录,在东晋时期。

《晋书》记载:“初,勒家园中生人参,葩茂甚盛。”

十六国时期,后赵高祖石勒家的园中,培育了人参,长势喜人。

野生的人参十分难得,南北朝时期,野生人参仍属于罕见植物。

《梁书》记载:南梁文学家阮孝绪的母亲王氏得了病,医生说需要人参配药。

当时民间相传钟山有人参,阮孝绪就“躬历幽险”,来到山中寻找,找了很长时间也没找到。

有一天,阮孝绪忽然发现“一鹿前行”,于是就跟着鹿,后来果然发现了人参,回家后给母亲服用,病很快就好了。

正因为野生人参稀有,古人对人参的记载极为神秘。

《异苑》记载:“人参,一名土精,生上党者佳。人形皆具,能作儿啼。昔有人掘之,始下数铧[huá] ,便闻土中有呻声。

寻音而取,果得一头,长二尺许,四体毕备,而发有损缺处。将是掘伤,所以呻也。”

人参又名“土精”,产地在上党的属于上品,这种植物不仅长得像人,还能像小孩一样啼哭。

从前,有个人用犁铧挖人参,听到地里有呻吟之声,循着声音,挖出来一看,原来是犁铧弄伤了人参。

随着帝王贵族对人参需求量加大,“上党真人参”成了御用之物。

野生人参就越来越少了,负责采挖的百姓非常艰辛——“以为患”。

《本草纲目》记载:“民以人参为地方害,不复采取。”

上党人参在明朝时期就已经绝迹,当时多食用“辽参”。

人参根据产地不同,分为上党的“紫团参”、东北的“辽东参”、朝鲜半岛的“高丽参”、“新罗参”等等。

大家都在看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