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即为: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
相关:泰勒模式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
第一,合目的原则。必须符合既定的目标。
第二,适时原则。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
第三,整合原则。必须把知识、经验和活动统一起来。
第四,经济原则。尽量选择课时少、负担轻、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实现目标。
第五,量力原则。必须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范围。
第六,结构原则。要保证各部分内容之间恰当的比例。
第七,灵活原则。所选内容应根据需要灵活变通。
扩展资料:
相关延伸:课程设计的含义
关于课程设计(curriculum design)的含意众说纷纭。不同的定义反映了不同的课程研究取向。
不同的关于课程设计的定义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取向的,如普拉特(Pratt)认为:课程设计是课程工作者从事的一切活动,这包含他对达成课程目标所需的因素、技术和程序,进行构想、计划、选择的慎思过程(黄政杰,1991,85页);
另一类则为理性主义取向,如有学者认为课程设计是指教育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对课程的研究并拟订出课程学习方案,为决策部门服务,拟订教育教学的目的任务,确定选材范围和教学科目,编写教材等都属于课程设计活动。
新近的对课程设计的研究成果则试图综合这两种观点。如《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 课程》中对课程设计的定义为“课程设计是指拟订一门课程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
并指出“它决定于两种不同层次的课程编制的决策。
广义的层次包括基本的价值选择,具体的层次包括技术上的安排和课程要素的实施。”其中,所谓广义的层次大致相当于理性主义的课程设计取向定义,而具体的层次则相当于技术取向的课程设计定义。
但也有学者认为除了这两个层次的课程设计外,还存在一个更微观的课程设计层次,并且不同层次的课程设计要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